众所周知,相比其他商品,保险的选购需要消费者提前具备一定的保险基础知识和选购技巧,也正因为它的专业性,消费者在投保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一些保险销售误导。那么,有哪些普通消费者经常陷入的保险误区呢?
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的陈述和提供的资料判断风险的大小,这要求投保人在投保时如实告知,不遗漏、不隐瞒、不欺诈。若因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以致影响保险公司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公司或有权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解除保险合同。
保险公司承担的是保险标的可能遭遇风险的经济赔偿责任,因此,对于合同中包括保险标的等内容的变更,投保人必须征得保险公司的审核同意,签发批单或对原保单进行批注后才产生法律效力。
在许多财产保险责任和保险金额中都明确规定, 该险种的最高保险金额为多少,即在出险时赔付的最高限额。但在具体的理赔过程中,还要根据被保险标的的损伤程度或受损时实际价值而定。
在保险中,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过财产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 超过部分是无效投保, 多缴了保险费, 是不必要的浪费, 保险公司在定损中,是按财产的实际价值或损失程度确定赔偿金额的。

有些消费者错误地认为现在房屋普遍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家庭也十分重视安全防护,灾难不一定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即使发生天灾人祸,财产也不可能有多大损失,因而拒绝投保财产保险。其实这种侥幸心理是在拿自己的财富冒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其中社会医疗保险一般仅按一定比例赔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其余的将全部由个人承担。商业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社会保险的不足。消费者可根据家庭情况购买商业保险,一旦发生重大保险事故时不至于因社保的保障程度不够而使家庭陷入财务危机。
投保之前未详细阅读保单和保险合同条款,没有按照规定在保险合同和保单回执上亲笔签名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购买保险一般应遵循先大人, 后小孩;先医疗,后养老。过分强调先为小孩投保而忽略大人的人身保障,实为不明智之举。另外,业内人士提醒:定期给保单做“体检”,个人信息发生变化,尽快通知保险公司或营销员,保证您的保单处于可服务状态。
风险无处不在,应做好防范抵御风险的准备,保险为大家提供了风险发生后的资金保障,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每天都有人怀疑保险,但也有很多人得到保险利益。购买保险不是增加负担,而是承担责任。
对自身及家人的情况和财务状况缺乏充足了解而盲目投保,无法购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和适当的保额。消费者可根据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或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购买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