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银保监局引领银行保险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4月25日,广东银保监局在北京召开了第212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凝聚金融力量 共展湾区宏图——广东银保监局引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布人为,广东银保监局副巡视员李兵;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瑞强;平安财险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石合群。
广东是经济金融大省,GDP总量及金融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一,存贷款规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占全国十分之一,银行业保险业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广东银保监局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正确领导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风险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稳中向好。
今年一季度末,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超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增速比上年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近9.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5%;原保险保费收入超15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
资金脱虚向实趋势明显,一季度末辖内各项贷款增速高于银行业资产增速8.19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贷款投向实体经济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速连续四个季度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量50%以上。一季度保险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4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86倍。
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稳步推进。
一季度末,辖内不良贷款率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拨备覆盖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8.19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显著增强。农信社改制工作成效明显,压降不良贷款近360亿元。深入整顿金融市场乱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对57家银行保险机构实施行政处罚,罚没金额3085.34万元,处罚责任人员63人。
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目前辖内共有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的45家外资银行和来自15个国家或地区的33家外资保险机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广东银保监局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持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湾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从全球看,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知名湾区都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从国内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以全国不到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
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支持大湾区建设,金融责无旁贷。
广东银保监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作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重大任务,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以现代金融体系支持大湾区建设,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痛点、精准发力,主要做好“四个紧密结合”。
一、紧密结合“中央要求”,画好一张“施工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开创性和探索性。
一是主动对标对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引领航向,找准金融服务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广东银保监局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落实《规划纲要》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把工作要求“一竿子”压实到位,画好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
三是积极沟通协作,在银保监会“总对总”框架下加强粤港澳金融监管部门的横向合作,支持多家银行机构建立粤港澳三地分支机构联席工作会议机制,“一条心”协同推进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紧密结合“广东所能”,打造一条“产业链”
积极引导金融要素资源向大湾区聚集,打造金融全产业链,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一是推进机构门类全覆盖。辖内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7大类、549家,法人银行机构179家,保险法人机构7家、分支机构5500多家,基本覆盖所有机构类型,是全国首个及唯一外资银行在地级市全覆盖的省份。通过CEPA框架降低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准入门槛,香港银行机构在辖内设立营业性机构109家,占全国1/4,实现澳门银行营业性机构在内地零的突破,港资保险营业性机构占全国超40%。
二是推进产品创新有特色。鼓励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用好金融创新政策,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大胆探索,创下全国首单造纸业碳排放权抵押贷款、首个碳排放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首家航空公司碳排放权融资、首笔上市企业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四个“全国首创”。全国保险业有许多改革创新也源于广东,包括医保“湛江模式”、蔬菜种植保险、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巨灾指数保险等。
三是推进综合服务一站通。推动银行机构依托自贸区积极探索,建立“跨境业务综合平台”“离岸金融服务平台”“总部企业服务平台”,打通内部壁垒,集成业务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三、紧密结合“港澳所需”,架起一座“金桥梁”
积极对接港澳诉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架起三地互联互通互惠的桥梁。
一是为居民跨境生活增便利。推出全国首个跨境公交金融IC卡项目和跨境住房按揭贷款试点,创新“多币种”支付的大湾区主题借记卡、信用卡;为港澳居民开立个人账户超280万户,创新推出“大湾区开户易”业务,香港居民无需前往内地即可办理内地个人II、III类账户;建立粤港澳跨境车险制度,实现“三地车险一地购买”。
二是为企业跨境经营添活力。通过“粤港澳商事登记银证通业务”提供全流程工商注册登记和结算开户服务,通过“跨境办税服务系统”让澳门企业在本地即可办理所有涉税事项,通过“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试点”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辖内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超5500亿元,人民币资金池备案金额超1000亿元,对港澳资企业贷款余额超800亿元,保险机构在港澳地区投资余额约4600亿元。
三是为湾区互联互通加马力。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便捷高效流动,促进三地融合发展和民心相通。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大湾区“一桥双港三铁四高速”等重大互联互通项目,授信金额超870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1000亿元。
四、紧密结合“湾区所向”,走出一条“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规划了大湾区建设愿景,强调要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大湾区建设,在大湾区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支持创新发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服务,2018年科技保险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5400亿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辖内新型权利质押贷款余额超3100亿元,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近3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2700亿元。
支持共享发展。加强金融对民生的支持保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27亿元。推动99个县区开办保险扶贫项目,参保人数170万人次,提供保障3600亿元。充分发挥保险兜底保障功能,如辖内妇女“两癌”保险已惠及121万女性,提供保障2100亿元。
支持协调发展。发挥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为粤东西北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18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2万亿元,连续9年正增长;2018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农户988万户,提供保障773亿元。
支持绿色发展。要求绿色信贷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严控“两高一剩”贷款和违反环保法律法规企业贷款。探索碳排放权抵质押、供应链融资、绿色基金等模式,推出绿色农产品溯源、蔬菜降雨气象指数等特色险种,辖内绿色信贷规模超520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绿色项目约540亿元。
支持开放发展。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授信超3200亿元,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定心丸”功效,2018年以来支持广东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890亿美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国两制”下的实践创新,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
下一步,广东银保监局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核心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引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是突出创新引领,促进科创中心建设。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完善科技专营机制,推动知识产权、研发能力等“技术流”转化为“资金流”,实现企业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全覆盖”。二是突出市场融合,促进互联互通。建立与港澳对接的市场规则,促进资金和产品互通。三是突出高效便捷,促进民生发展。依托CEPA框架协议,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满足港澳企业和居民金融需求。四是突出联动发展,促进共治共享。在银保监会“总对总”框架下加强与港澳监管协同,推动境内与港澳银行保险机构联合建设重大金融平台、重要金融市场,凝聚金融合力,推动大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