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总结2018:行业运行稳健,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1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在京召开近期重点监管工作通报会,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表示,2018年保险业在发挥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比较充分,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帮助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10家保险公司设立的专项产品的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险资不仅要在投资长租公寓等领域发力,还要进行更多拓展,发挥其长期稳定的主要优势,通过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的方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通报会现场
在通报会上,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创新部副主任廖媛媛对2018年银行业与保险业运行情况、交叉性金融产品治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进展、下一步监管政策等媒体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总体上看,2018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稳健,行业在2018年通过增加供给、盘活存量等方式加大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银行业和保险业运行稳健
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结合2018年12月的初步统计数据介绍了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运行情况,并表示当前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运行稳健,风险总体可控。
总体看,当前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贷款占比稳步上升;信贷质量基本稳定,核销力度加大;拨备水平较高,风险抵御能力增强;流动性总体稳健,同业负债继续收缩。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充分发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据初步统计,2018年12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为261.4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各项贷款14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债券投资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贷款和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较上年末上升3个和1.2个百分点,2018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3.4%,为实体经济提供较多资金。银行业境内总负债239.9万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各项存款164.2万亿元,同比增长6.7%。
信贷质量方面,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关注类贷款率3.16%,较2016年高点下降了1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92.8%,较上年末下降6.9个百分点。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较上年多核销2590亿元,从而腾出更多空间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62亿元。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85.5%和3.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5.1个和0.24个百分点,在已经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两项指标仍保持上升态势。
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率2.64%、存贷款比例74.3%,均在合理区间,优质流动性资产占比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同业负债同比下降9.1%,部分中小机构过度依赖短期批发性融资问题有所缓解。
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充分发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保险业总资产18万亿元,同比增长7.2%。2018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3.9%;赔款与给付支出1.2万亿元,同比增长9.8%。2018年前11个月,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6463万亿元。
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肖远企介绍,中国银保监会在2018年的一项最主要任务就是促进银行业、保险业机构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主要可从增加供给和盘活存量两方面入手。
在增加供给方面,银行业、保险业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供给尤其是资金的供给,这从2018年整个银行业较高的贷款增速、债券投资增速等数据可以体现。同时,行业还通过置换地方政府债券、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从实际效果讲,保持了实体经济正常的资金需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远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等特点也比较突出。
从盘活存量方面而言,行业在盘活现有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2018年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达到9000亿元,为历史最高;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签约金额已突破2万亿元,落地金额已达6200亿元。2018年行业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初步统计处置和核销不良资产接近2万亿元,而2017年处置和核销不良资产1.4万亿元。通过采取上述办法一方面可以平衡过度授信企业存量的信贷资源、资金资源,对已超过正常生产经营需求的融资部分进行挤压;另外通过进行债转股、不良资产处置、证券化的方式可让银行腾出更多新的空间来进行对实体的融资。
“保险业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比如,信用保证保险为一些企业的融资提供增信服务,在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大病保险方面也可以发挥快速理赔的作用,使受到影响的企业和个人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肖远企对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在风险保障和信用保障方面的潜力非常大,保险公司通过产品能帮助提供增信,保险公司可以参与小微企业风险分担机制,在小微企业风险分担机制方面。
肖远企同时提到,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要做的是把效率提高,把产品的精准性提高,使产品能更加精准地起到分担风险、风险保障的作用。同时,如果发生保险出险的情形,理赔速度要加快、效率要提高。
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
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针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工作也进行了介绍,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出台多项政策举措,统筹研究差异化的监管指标和激励政策,以电视电话会议、季度例会、约谈、实地督导等方式加强对银行的指导,从贷款增量、贷款成本、产品模式、体制机制上都体现了银行业2018年对小微企业的有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结起来,2018年的主要工作包括:根据201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小微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金融机构对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和一些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持续深化推动原有政策的落地;加强与各部委的沟通,形成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合力。
具体来看,一是围绕小微信贷指标,银保监会更加精准地聚焦薄弱领域,督促银行业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二是推进机构体制机制建设,丰富供给体系;三是鼓励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提高服务效率;四是加强监测引导,推动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五是制定了一些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措施,突出激励引导;六是加强与其它部门的联动,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利好政策进一步激发银行服务小微的能力和主动性。
张金萍表示,通过2018年相关政策的推动和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银行业的积极作为,2018年整个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具体而言,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改进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取得了突破进展,信贷投放量和覆盖面稳步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小微企业贷款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张金萍介绍,2019年银保监会还会出台一些相关举措,更加有力地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发展。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李克强总理座谈会的重要精神和重要要求,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增量扩面,提质增效。从监管方面而言,一方面,要持续完善和推进差异化政策,不断优化完善监管措施,引导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继续扩量增面。从银行角度而言,要督促银行业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完善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政策,鼓励基层“敢贷、愿贷”,推动银行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从外部环境上,要不断增强监管政策、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的合力。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银保、银政分担机制,积极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发挥政策性担保的作用,提供外部增信,推动地方加大风险补偿。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整合,要继续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与此同时,也要推动地方改善银行服务小微的外部环境。